三十七年,上好每一节课,这是一种忠诚于心的执着。为人、为学、为师、为业当相辅相成,洁心诚志,坚定率真。为了值得付出的事业,付出一切都值得。
——苑淑娇
“老师,我现在也是老师了,站上讲台,不知不觉学着您的样子去讲课,去爱学生,更理解了您当年对我的影响有多深。谢谢您!”类似这样的信息,在她的手机里有长长的一列。这位走进了无数学生心里的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苑淑娇。
苑淑娇,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获评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人选、河北省师德标兵、保定市教书育人楷模、保定市新世纪学科和技术带头人、保定市师德标兵、保定市优秀青年等,事迹被《光明日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道。2024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有人说,大学里最难讲好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这门课恰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学生秉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把课讲得直抵学生内心,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这是苑淑娇多年来不懈努力的方向。让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教育既引共鸣又能共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与生活的关联,缩短从书本到实践的距离,这种探索三十余年来一直在进行。即使她已经从“知心姐姐”变成了“知心阿姨”,但育人为本的初心依然。从课上到课下,从80后、90后到00后、05后,从传授知识、辅导课业到舒缓心理,她既是随时解疑答惑的老师,更是学生信赖的无话不谈的益友。
思政课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己任,努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教学中,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国内外时事、与学生思想相结合,用娓娓道来的理论教育、疏导说理的讲课风格一步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教学中,她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探索开拓了寓教于趣、寓教于需、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例、寓教于理、寓教于行,寓教于网的“八寓”教学原则,取得了良好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理论课的润物无声便会悄然而成。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定位,倾注真情、深情、 激情在这项神圣的事业中,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做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苑淑娇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和意义。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育者的亲和力来自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在“感动中”充分理解,“调动中”明确方向,“激动中”充满热情,“推动中”获得动力。
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教学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苑淑娇坚持的职业准则。记得有一年新学期开学,那是她刚刚做完手术仅一天时间,怕耽误新生的第一节课,她硬是让家人把自己送到教室,若无其事上完了课。一节下来,她浑身是汗,虚脱在讲台上。学生在她的师生联系本上写道:“有人说老师似春蚕,将缕缕银丝奉献;有人说老师是蜡烛,将滴滴蜡油燃尽。可我觉得您更向太阳,灿烂的笑脸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们。”
为师的责任心也能从她的教案中体现出来。书橱里的纸质教案都清楚标注着时间:1992版、1993版、1995版……电子文件分为2000版、2001版、2010版、2020版……一版版教案能映射出对教学投入的心血。她总是深入挖掘校本课程,将红色基因作为基础内容讲授,从课堂到校史展馆、西部支教主题展馆,从课本到视频资料,她给每位新生都准备了丰厚的红色校史“礼包”,学生在聆听、感悟、实践中,情感一次次升华,信念更加坚定。校本教育成为教研室的金牌课程。
面对00后大学生,如何实现思政课常讲常新,苑淑娇结合新时代、新特点,在课堂上发声,传播正能量;在课堂下回应,及时解疑答惑,形成课上有力度、课下有温度的特点。除了注重思政课内容上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共振、与学生实际对接外,她更加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她始终贯彻德育为先原则,研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突破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用多种形式、媒介相结合,如新闻播报、热点讨论、课堂演讲、辩论、写小论文、风采展示、表演、微视频、线上线下互动等,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国家级、省市级的说课、教学比赛中,她多次获奖。与教研室同事历时两年开发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全国师范教育政治教学课件评比、全国第三届职教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她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专题式”教学模式,获得全国做课一等奖、省公开课一等奖,两度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
苑淑娇深知,教育工作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多年来,她始终走在教改前沿,先后主持主研了十几项省市级科研课题,荣获河北省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保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保定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创新奖一等奖。其中,论文《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研究》获中宣部社政司举办的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奖。
在课堂上,苑淑娇用理论的力量去感召学生;在课外,她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每接一个新班,她会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所有联系方式告诉学生,方便学生随时能找到她。她给每个班作了师生联系本,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生活上的状况甚至情感上的困惑,都成了与她倾诉交流的内容。
2003年10月的一天,正要去接孩子的苑淑娇突然收到一条“老师,我想见见您”的信息,她就急忙赶回采购大厅app。一见到她,学生便大哭起来,就像女儿见到妈妈一样。原来,这名学生情感受挫,情绪非常不稳定。苑淑娇安慰着她平复情绪,耐心开导直到她破涕为笑。面对90后、00后大学生,为了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2015年一次课上,她观察到一名学生有些异常,于是在课下主动和她交谈。学生最初躲躲闪闪不开口,她尊重学生随后多次与其慢慢沟通,带她去公园游玩,为她准备生日会,逐渐帮助其摆脱了心理问题的困扰。她还多次给学生作讲座,滴滴情深,润物无声。
理解学生是前提、尊重学生是基础、关爱学生是关键。苑淑娇努力看得懂、听得懂、读得懂学生们的世界,并以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感情面对学生,在课堂上传递着一种坚定向上的力量,鼓励学生追寻梦想,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信仰坚定则敢讲,理论纯熟则能讲,能力过人则善讲,这是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基本的义务。但也只需尽到这一义务,便足以让人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